近日,某高校教师王雪玉洁涉嫌通过雇佣枪手、技术作弊等手段在托福家考中骗取97分高分,并以此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资格的事件持续发酵。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其计划赴法语国家留学却提交英语成绩的“错配”操作,以及作弊手段的周密性,将学术不端行为的猖獗与公派审核机制的漏洞暴露无遗。
作弊细节曝光:从技术植入到“成绩单破绽”
据调查,王雪玉洁为通过托福家考,雇佣专业枪手团队策划了一套完整作弊方案:
1. 硬件作弊:在考试电脑中植入远程控制程序,利用家考监控死角将手机藏于屏幕上方,通过隐形耳机接收答案;
2. 成绩异常:托福满分120分(每部分30分),其听力、阅读、写作均接近满分,但口语仅得低分,与其余科目形成显著落差,暴露语言能力不足的作弊痕迹;
3. 规则漏洞:以“不可抗力”为由申请家考,规避线下考场严格监管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王雪玉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节目策划专业,却将“策划能力”用于作弊流程设计,被网友讽刺为“学术犯罪剧本化”。
荒诞背后:公派审核机制遭质疑
事件中两大矛盾点引发舆论哗然:
· 语言成绩错位:申请法语国家院校却提交托福成绩,明显不符合常规逻辑,但该成绩竟通过外方院校审核,知情人士称其“通过私人关系运作”;
· 资质存疑:王雪玉洁被指专业能力平庸,在职读研期间专注人际攀附而非学术提升,却成功获得公派资格,反映评审中对学术诚信与真实水平的考察缺位。
跨国作弊产业链与法律风险
·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托福、雅思等线上考试因技术漏洞成为作弊重灾区。部分中介通过远程控制电脑、硬件改造等方式代考笔试,口语考试则通过屏幕提示答案。类似案例中,参与者面临严厉法律后果。
追问:公派留学监管如何补漏?
国家留学基金委尚未回应此事,但公众呼吁从三方面强化监管:
1. 成绩复核:对家考成绩与线下考试成绩差异较大者启动人工审查面试语言成绩,重点关注科目分差异常情况;
2. 语言适配性审核:针对非英语国家申请,需强制提交对应语种水平证明;
3. 追溯机制:对已获公派资格者进行随机回溯调查,打击“事后补材料”等造假行为。
专家观点:学术诚信需制度与技术双约束
教育学者指出,线上考试的便捷性被滥用,需引入AI监考、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;同时应建立跨境学术诚信档案,将作弊记录与职称评定、项目申请挂钩,提高违规成本。
结语
王雪玉洁事件折射出个别学者对学术规则的漠视与投机心态,更暴露出公派留学审核的形式化倾向。唯有完善制度设计、强化技术监管、严惩违规行为,才能守住国家教育资源的公平底线。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。